简美风是什么风格「日系风温柔法系风简约美系纽约风是什么鬼」
一座城市,一种文化,当全网都在探讨巴黎女人、港风女星穿搭的同时,却唯独忽略了城市对女性审美的影响,我们在哪个城市扎根生活,我们的气...
扫一扫用手机浏览
文|好孕姐
朋友昨天和我聊天,说是青春期的女儿进入叛逆期,自己说什么她都不听。自己跟她讲道理的时候,孩子就说:“你什么都不懂,不要和我说话。”现在和女儿除了吵架都是零交流,孩子有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和她说。朋友就问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和孩子之间的关系,或者让孩子听进去自己说的事情。
朋友前脚说完,后脚我就去找她女儿聊天。当然不是直接问的,而是采取迂回政策,先谈天说地然后步入正题。小姑娘说:我已经长大了,有些问题我自己知道,我自己会处理。或者我妈说一遍我就知道了,可我妈倒好,在我耳边说个不停。她一说我就心情急躁,然后也没有好脸色给我妈。我知道她都是为了我好,但是我也希望她站在我的角度为我想想。
看,作为父母我们都觉得孩子还小,没有长大。可是,他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挣脱我们的怀抱,就像《小欢喜》里面刘静说的:我们想的是健康,可他们想的只有好吃。我们想的是保暖,可他们想的就是好看。父母和孩子之间仿佛是有时差的,他们永远想的不是一个点。
有的孩子就是这样,说第一遍的时候,还是乖乖的听话,可说的次数多了,孩子仿佛有了免疫,怎么说都不听。为什么家长越教孩子越不听话?知道超限效应,多了解心理学,才能更好的管教孩子。
#知道超限效应,了解孩子心理#☆超限效应的来源
超限效应指的是因刺激过多或者是作用时间过长,从而引起逆反或者是不耐烦的心理现象。
超限效应的来源也颇有戏剧性,众所周知马克·吐温是著名的作家和演说家。有一次,他听牧师的演讲,听牧师讲了几分钟,感觉讲的非常好,想要为其捐钱。十几分钟过后,牧师还在侃侃而谈,丝毫没有快讲完的迹象。他开始有些不耐烦,有些坐不住,此时的他只想捐一些零钱。
过了十几分钟,牧师还是没有讲完,此时的马克·吐温没有半点想要捐钱的欲望,他已经觉得无法忍受,不想再继续听下去。又过了10分钟左右,牧师才讲完。此时,生气郁闷的马克·吐温不仅没有捐一分钱,反而拿走了2块钱。
☆超限效应在教育上的应用
超限效应在教育上的波及范围也很广,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会有这样的做法。只要孩子做错一件事,就时常拿出来这件事警告孩子,希望孩子不要在此类事情上犯错。可对于孩子而言,父母说第一次的时候,孩子是内疚自责的,他会好好思考自己做的事情。
可若是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的提起,孩子就会觉得不耐烦。或是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,你不是不让我这样做吗?我偏要这么做,就要反着来,就要跟你们作对。被说的次数多了,孩子会由一开始的自责内疚到反感厌烦。
#父母这样做给孩子带来的伤害#
01 阻碍孩子取得进步
很多父母在吵孩子的时候,都喜欢把以前的事情拿过来说。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能翻出来,开始苦口婆心的对孩子进行教育。可是父母都忽略了一点,那就是谁都会犯错,更何况是成长过程中的孩子。
每翻一次旧账,就相当于否定一次孩子现在的努力。作为父母,我们更多的是要看到孩子的进步,每次吵架都翻旧账,会让孩子自己否定自己。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努力没有用,父母看到的只有过去的自己,那自己努力还有什么用?不如破罐子破摔来的舒心。
02 孩子自信心受损
哪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?同样,也没有孩子不爱自己的父母。很多时候,我们总是歌颂父母对子女的爱,却忽略了孩子对父母的爱同样深沉。孩子很在乎父母对自己的看法,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同,但是他们好像只能看到孩子的缺点,为了不让孩子骄傲,会在孩子得意的时候故意“打击”孩子。
而每次都是如此的话,就会让孩子自信心受损。作为父母,我们要明白,适当的给孩子提醒,不让孩子太过浮躁是必要的。但若是用不合适的方法,过度的“提醒”孩子,会让他自信心受损。
03 孩子失去耐心,不愿意跟父母交流
父母的耐心是有限的,同时孩子也是如此。如若在孩子犯错的时候,父母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,只会凭自己的主观臆断,说孩子这个那个。长期如此的话,会让孩子对父母失去耐心,不愿意跟父母交流。
#父母应该怎么正确对待孩子#01不要揪着一个问题不放
父母自己犯错的时候,会安慰自己不要再犯,注意改正。可若是别人在自己耳边一直提这件事情,自己就会很烦。而父母却喜欢在孩子犯错之后,不断的提起这件事。自己不喜欢别人提,可自己却老是提孩子的错误,这样做会不会有些“双标”?
孩子犯错在所难免,犯错的时候好好教育,让孩子记住。下次就不要再提,一次是一次的事情,不要揪着一个问题不放。不然不仅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,反而会让他反感。
02 让孩子也有说话的机会
我们有时候会说语言魅力,有些人批评别人还能让对方很开心的接受,可是有些人连夸奖都让人家觉得反感。语言的魅力不在于说了多少,而是在于说了什么。父母说起话来滔滔不绝,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,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考虑自己的想法。让孩子也有说话的机会,可以让孩子去表达自己,也是了解孩子的好机会。
03 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友善
有些父母对孩子说话,就是高高在上的态度,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威严。可恰恰相反,这样做的后果除了让孩子觉得跟父母不亲近,起不到其他效果。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友善,让他愿意跟父母分享自己的事情。好好跟孩子说话,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友善,这样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,还能更好的教育孩子。
为什么家长越教孩子越不听话?都是超限效应惹的祸。想要更好的教育孩子,就要了解孩子的心理,了解他的想法。根据孩子的问题,针对性解决,才能更好的管教孩子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关注【好孕】,你想知道的科学备孕、孕期护理、胎儿发育、产后护理,宝宝发育,时尚教育,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。此外,还有我们的特邀作者,从自身经历出发,讲述育儿故事。
相信每一位做家长的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都有过最糟心的经历,而大多数家长面临最多的糟心经历就是, 你给孩子讲大道理想指导他走向正规时,他却不听你的话,依旧我行我素 。甚至有些叛逆的孩子你越说这样做是的,他就偏要做错事。
孩子的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,气得很多家长都束手无策。 脾气好点的家长只能干着急,一心只求孩子能走上正道,不要跟自己对着干,但又无法阻止孩子的行为。脾气差点都家长直接上手打孩子,他们恨自己的孩子走不上正道,好的不学净学坏的。
所以他们为了能让孩子走上正道,不惜采取各种暴力手段镇压。 可这样的做法真的就能把孩子教育好吗?答案当然是:不能!这样的做法很容易激起孩子内心的不满和偏见,家长越是讲大道理和武力逼迫孩子就范,孩子就越是反抗到底,越要和家长对着来。
结果显然意见,家长这种自以为正确的教育方式,在孩子的眼中是一种不成功的教育方式。 可即便如此为什么还是有很多家长喜欢跟孩子讲大道理呢?而孩子们不爱听大道理又是为什么呢?怎么样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式呢?我们今天就根据这三个问题来分析一下。
很多家长喜欢讲道理的原因是自认为正确的一种态度。因此在对孩子讲道理的时候,通常是站在道德的最高点去批判孩子的。 在家长的意识观念中,孩子不对的地方都是存在错误,认为孩子没有正确是非观,所以才会一直追在孩子身后喋喋不休地讲大道理。
或者是父母在孩子叛逆期时不知道该如何正确与孩子沟通。只会感觉到焦虑、束手无策和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况,所以家长只能通过讲大道理的方式和孩子来证明“我说得没错,真正错的是你”。 用这种推卸责任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和不安。
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,觉得讲道理可以建立起自己和孩子之间的主次关系,可以在孩子心中树立起威信。认为自己的想法都是对的,孩子必须听从我的想法和意见,于是在当面对孩子无理取闹时, 父母觉得自己尽心尽力地做到了自己该做的责任,孩子依旧不听从自己的意见,那就肯定是孩子自身的问题,就会一直给孩子讲大道理。
但正确的父子或者母女关系,是不会出现父母树立威信来压迫孩子。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朋友在一起交谈和做事,没有谁对谁错,只有互相帮助, 孩子做错了事家长就像朋友一样指出他们的不足和缺点,帮助孩子一起去改变自己存在的问题。
对于孩子而言,尤其是年龄段比较小的孩子,他们很难理解大人说话中的道理。他们甚至连认识的字都没有多少,更不用说让他们能不能理解一些深奥的话语,小孩子思考方式主要是用右脑,以感性为主去接触事物,他们更加注重的是自己 情感 接触,并不是成年人的理性判断。 所以说在他们无法理解道理的时候,家长还在他们身旁一直讲道理,必然会让孩子感觉到反感,所以无法理解道理是孩子们不爱听讲道理的其中一个原因。
刚开始家长讲道理的时候孩子还听信,可随着家长对孩子讲道理的次数越来越多,就会出现“反噬”的超限效应。简单说超限效应就是,假如你被指责的次数多了,那你受到的刺激也会增多,长期下去心理就会出现抵抗的情绪。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你越给孩子讲道理,孩子就越讨厌和反感的表现,适当的大道理可以讲,但过度地讲道理不但起不到教育孩子的效果,反而还会让你们之间的关系恶化。
我们常说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,而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,我们也应该和孩子保持平等的关系。不要因为自己是家长就能指挥孩子,给孩子下命令等,这样做法只会让孩子更讨厌你。 他们需要的是,你们双方处在同一平面上的交流,是你们真正想靠近他时,那份由平等带来的安全感和信任。
随着 社会 的发展时代的进步,现在人们的思想也要已从封建思想中走出来了,很少有人再会觉得孩子是自己养大的,就必须听自己的话等,不尊重孩子的行为。还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经历的事比孩子多, 所以在很多事情得上经验告诉他们不允许孩子们去做,就会上前去阻拦孩子,虽然这些行为举止都是为了孩子好。可这样过多左右孩子的行为,是不尊重孩子的选择,而家长的这种做法实则是在害孩子。
很多家长最大的毛病就是没有耐心,尤其是孩子对自己说话时,总是摆着一副敷衍的样子假装听懂孩子说的是什么。也就是这样的敷衍很容易造成双方沟通出现错误, 孩子本身说的是白,你听完后做的是黑;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心理产生落差。尽管你事后解释,那也很容易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造成伤害。
相信看到这里的家长应该知道问题出在了哪吧?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的错,而是当家长的没能真正了解自己家的孩子,不懂孩子描述的是什么,或者与孩子沟通之间出现了问他。 久而久之双方之间的矛盾慢慢累积,积累到一定的点时,就会在各个地方爆发出来。所以说当你们之间出现问题的时候,家长需要先反思一遍自己有没有做错,是不是自己犯了上述很多家长都会犯的错。先找到问题出在了哪块,再想办法去解决问题。你们平时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?或者是与孩子怎么沟通的,欢迎在下方评论区讨论。
发表评论